拓普基因精準醫療 樂招台青
拓普基因科技董事長由曉斌,歡迎台青來廣州發展。(記者李侑珊攝)

台灣年輕人很容易在廣州找到熟悉感。圖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。
(記者王曉鈴攝)

近年大陸推廣醫療科技,特別在腫瘤臨床診斷有成果,其中一支團隊拓普基因科技在照顧民眾健康同時,也為台灣青年開啟就業管道。
拓普基因科技董事長由曉斌,山東人,跟隨女友到廣州成家立業,本身學生物工程,成立拓普基因科技,是拓普醫療集團的全資子公司,從2014年底至今,兩年半時間拓展迅速,除了西藏之外,在大陸各省和香港都設有據點或全資子公司,在英國也設立全資子公司。
帶動基因科技發展
拓普基因號稱擁有精準醫療中心,與大陸各地醫院、學校合作,也直接與腫瘤患者接洽,70%生意來自醫院,目前約有400家合作醫院,從事基因診斷到治療化療,以唾液、血液與組織切片取得DNA,經過分析數據,提供建議給醫生與病人,以科技醫療精準的對症下藥。
由曉斌說,大陸及香港、台灣目前有不少同樣在做基因科技的公司,大陸約有1千多家,獲得省批約150家,但能夠給醫院與患者實質指導方案的公司,只有20至30家。拓普基因以「基因+轉診」整體化服務、「科研+臨床」應用相結合,以及「基因+細胞」雙引擎驅動模式,推動精準醫療臨床應用,從而帶動基因、細胞領域科技發展。
拓普基因擁有3個全資及參股的現代化國際實驗室,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,有11項科技發明專利。擁有大陸第一家精準醫療中心,並建立大陸最大的腫瘤診斷臨床推廣團隊,惠及更多腫瘤患者。
「每天看到生死,常常在哭的,難受與感動都有。」由曉斌說,由於分析報告至少10天,但是腫瘤病情變數大,有時趕緊做好分析報告,卻得知對方已過世,相當難受。而從事醫療工作必須謹慎,有社會責任感,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收到患者與家人謝意與肯定。
未來,由曉斌希望能與台灣產學多合作,雙方研發產品。他認為台灣保健事業發展得很好,計畫在台灣設立分公司,「台灣生物科技發展好,社會整體素質好,而且步入老年社會,健康產業想必越來越重要。」
績優台生畢業留用
每年暑假,拓普基因邀請台灣10名大學生赴陸實習,並從中挑選3名優秀者,提供畢業後工作機會,擔任研發、市場、推廣、銷售等職務。以今年來說,拓普基因錄取3至5名台灣新職員。
曾到台灣拜訪幾間學校育成中心,由曉斌觀察到,台灣創業環境還有進步空間,創業者缺少政府扶持,金錢不易取得,「在這方面,大陸創業環境比台灣好一些,有政府扶持與創業資金支持。」他以「餓了麼」送餐平台為例,表面上只是簡單的平台操作,背後機制相當複雜,必須解決龐大物流,以及員工發工資與保險等問題,而這平台最初是幾個大學生的發想,扶持後才發展為成功企業。由於經常與台灣學生接觸,他認為台青最大優點是社交禮儀好,肯吃苦耐勞,但創新意識還不夠。
「台灣年輕人應該多來廣州交流,畢竟搭飛機只要一個多小時,比我們到大陸其他城市還要近,在廣州創業可以找到很多好夥伴。」由曉斌以過來人身分建議,青年創業不容易,一定要多交流,「缺人找人,缺錢找錢」,不斷主動出擊找人溝通,人見多了,自然有人肯投資。
(旺報)
赴陸工作機會多 要準備吃苦
拓普基因新員工薛鈞儒(圖左)來自台灣。(記者李侑珊攝)
拓普基因科技聘用不少台灣年輕人才,林豐偉是其一,他去年暑假來拓普實習6周,畢業後正式上班。進入社會第一個工作就到廣州,當別人還在猶豫要不要踏出第一步前進大陸時,他已站穩腳步。
「其實,我早在大三就已經決定日後要到大陸工作了。」林豐偉說,在台灣念的是資訊工程,目前在公司戰略發展執行部從事產品市場行銷,跟在學校所學完全不同。
他願意「砍掉重練」,是因為看到大陸地方大、機會多,有無限的發展前景,而且廣州語言溝通沒問題,甚至食物與天氣也跟台灣差不多,不需要花時間適應。
林豐偉建議後進,把實習機會當福氣,如果決定來大陸工作,就要調整心態、準備吃苦,「別妄想薪水會有多高,要記住,你是來找機會的,不是來找好待遇的。」
另一位台灣職員薛鈞儒,目前是廣州暨南大學廣告系大四生,跟隨父母到廣州發展,她認為廣州工作環境很好,暫時不考慮回台就業。
(旺報)